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廳機關各處室、廳屬各單位: 《2021年度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已經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現予公布。 2022年11月3日 (此件主動公開) (聯系單位:規劃財務處) 2021年度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021年,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復雜嚴峻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勞動就業 截至年末,全省就業人員484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2627萬人。全省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24.2%;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占29.9%;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45.9%。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5.3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5.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0%。 

全年促進65.9萬名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總體就業率93.3%。選派3000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服務。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6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3134.33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878.36萬人、占59.9%,省外輸出1255.97萬人、占40.1%。幫助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0.4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3.84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5.19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全年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8.28億元,扶持7.09萬人自主創業,帶動和吸納就業24.97萬人,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51.43億元。新增返鄉創業20.23萬人,帶動就業76.33萬人。 截至年末,全省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639家,從業人員3.87萬人。全年共為39.34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人力資源服務,幫助818.92萬人次勞動者實現就業和流動。 二、社會保險 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515.51億元,比上年增加465.47億元,增長22.7%;基金總支出2428.62億元,比上年增加156.06億元,增長6.9%。基金累計結存1978.95億元。 

(一) 養老保險 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695.2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0.87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435.35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基金支出233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基金累計結存1836.01億元,其中基金委托投資運營規模 376.17億元,當年投資收益額15.42億元。 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77.23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8.71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841.24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35.99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17.15萬人和11.56萬人。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125.84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基金支出2108.98億元,比上年增長8.6%。基金累計結存1085.89億元。同步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增幅4.5%。 全省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18.0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2.16萬人,其中實際領取待遇人數1431.66萬人。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09.50億元,比上年下降1.0%;基金支出222.77億元,比上年增長3.7%。基金累計結存750.12億元。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喪葬補助制度,補貼標準達1296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全省參加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人數278.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09萬人。全年職業年金收入137.26億元,年金支出11.07億元。年金累計結存639.91億元。 全省有1897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67.52萬人,企業年金積累基金345.06億元。 (二)失業保險 全省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04.9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9.07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9.37萬人,與上年末持平。全年累計支出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6.88億元,惠及企業1.11萬戶、職工91.11萬人;為65.73萬人發放失業補助金30.03億元;支付技能提升補貼0.82億元,惠及職工5.23萬人。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46.74億元,比上年增長43.1%;基金支出64.72億元,比上年下降28.5%。基金累計結存81.04億元。失業保險金標準分類分別提高到每月1600、1440、1280元,月人均水平達1494元,比上年增長1.5%。 (三)工傷保險 全省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045.4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5.47萬人。新開工工程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97.72%。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人數為6.94 萬人,比上年增加2.21萬人。全年認定(視同)工傷3.15萬人,比上年增加0.52萬人;評定傷殘等級人數為1.35萬人,比上年增加0.14萬人。全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33.43億元,比上年增長86.2%;基金支出32.15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基金累計結存61.90億元(含儲備金7.63億元)。 三、人才人事 (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全省共有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3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820人,省杰出專業技術人才8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00人,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42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230人,省職業教育教學專家518人,省特聘研究員43人。累計設立博士后流動站81個、工作站225個(其中工作站分站64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64個,累計招收博士后6746人,其中2021年招收博士后1020人。累計建成留學人員創業園14家,2021年新增留學回國人員3618人。全年認定高層次人才1139名,通過高級職稱評審3.6萬人,取得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證書23萬人。 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延攬各類人才5.7萬人,簽約人才合作項目403個。組織代表團參加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摘得金牌2枚、銀牌3枚、銅牌1枚,榮獲優勝獎8項。全年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151.09萬人次。舉辦4期國家級研修班和10期省級研修班,培訓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796人次。選派3名專家參加人社部高級專家國情研修班,選派49人赴外省研修學習。開展4期國家和省級專家服務基層活動,簽訂長期合作項目20個。 (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啟動“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截至年末,全省共有就業訓練中心160所、民辦培訓機構1951所,全年組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99.27萬人次,其中補貼性培訓232.98萬人次。全省共有職業資格評價機構404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860家、職業資格評價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評人員2.53萬人,經評價認定全年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含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人數達58.19萬人,其中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達24.68萬人。全省共有技工院校95所,在校學生30.77萬人,全年招生11.84萬人、畢業11.50萬人、面向社會開展培訓27.37萬人次。 (三)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事業單位聘用制度推行基本實現全省覆蓋,工作人員聘用合同簽訂率超過96%。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全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5.54萬人。全年評聘專業技術二級崗位人員364名。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231個集體和4029名個人予以獎勵。 (四)任免與表彰獎勵 提請省政府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8人次,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任免省政府領導和省政府組成部門正職36人次。組織10名國家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先進代表赴京參加建黨百年慶典活動,選拔推薦3名先進代表擔任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參與脫貧攻堅表彰評選推薦,65個集體和86名個人受到國家級表彰。評選推薦部級表彰15項,推薦集體59個、個人89名。報請省委省政府批準204個表彰項目并規范實施。清理規范302項省級以下創建示范活動,合并35項、取消117項。參與組織22名省管干部參加第七次省政府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活動。 四、工資分配 全年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872元,比上年增加4633元,增長6.6%。全省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8117元,比上年增加1384元,增長3.0%。 2022年1月1日起,一、二、三類行政區域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900元、1700元、1500元分別調整為2000元、1800元、16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19元、17元、15元分別調整為19.6元、17.6元、15.6元。發布2021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企業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7.5%。 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決算和負責人薪酬備案制度有效落實,全省企業薪酬調查和制造業人工成本季度監測圓滿完成,事業單位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全面實施,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疫情防控期間一線醫務人員工資福利、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得到切實保障,工資收入分配秩序進一步規范。 五、勞動關系 截至年末,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的當期有效集體合同8.68萬份,覆蓋職工724.49萬人。經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批且在有效期內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企業734戶,涉及職工30.77萬人。 全年全省各級勞動人事仲裁機構和調解組織共受理案件5.05萬件,涉及勞動者5.44萬人,涉案金額11.49億元。全年辦結爭議案件4.60萬件,調解成功率為68.3%,仲裁結案率為98.0%。 全年全省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立案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4212件,主動檢查用人單位6.52萬戶,涉及勞動者133.61萬人,督促用人單位與4.22萬名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為7.61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6.87億元。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全年共立案辦結工資類案件3953件,為6.54萬名農民工追討工資報酬6.27億元。推進勞動保障信用體系建設,完成2267家企業誠信等級評價,向社會公布33起重大欠薪違法行為,22家企業列入欠薪“黑名單”。 六、行風和基礎建設 編制實施《河南省“十四五”人才發展人力資源開發和就業促進規劃》《河南省“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推動人社部與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技能河南”建設備忘錄》《共同推進河南省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促進鄉村振興合作備忘錄》。有序推進各項“十四五”規劃和部省備忘錄落實落地,實現良好開局。 全面推進“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3項涉企經營許可“證照分離”,9項證明事項免“證”即辦,21項人社高頻事項全省“一證即辦”。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部530項社保業務全省通辦,18個事項跨省通辦,220項社保業務在各社銀合作網點“一體通辦”。扎實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人社領域86個關聯事項打包合并成“企業招用員工”“職工退休”等10個“一件事”,25個高頻事項全部提速50%以上,行政許可辦理時限壓縮95%。深入開展“廳(處、局)長走流程”和干部暗訪調研行動,2000余名人社干部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全過程體驗辦事流程,發現并解決300余項堵點難點痛點問題。 持續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截至年末,全省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0922.47萬人,累計簽發電子社保卡4518.88萬張;聯合衛生健康、醫保、財政、交通運輸、文化和旅游等部門,實現社保卡在就醫購藥、財政補貼發放、公共交通和文化旅游領域的推廣應用。統籌推進人事人才、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大數據分析、系統集成、工程監理等金保工程二期項目建設,順利完成“互聯網+就業創業”信息系統、職稱管理信息系統等18個核心業務系統遷入省政務云平臺,實現“一次認證,全網通辦”。全年全省各級12333電話咨詢服務945.86萬人次。 注: 1.全省就業人員及分三次產業人員數據、年平均工資有關數據來源于河南省統計局。圖1中,2017-2019年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構成數據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了修訂。 2.本公報中相關數據為正式年報數據,全省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數據來源于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報表。 3.本公報中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增量及增長率根據四舍五入前數據計算。 |